2020年重慶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解讀
2020年重慶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解讀
?
2020年,是“十三五”規劃收官之年,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,堅持“兩點”定位、“兩地”“兩高”目標,發揮“三個作用”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,扎實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全面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保障工資實現增長。2020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3816元,同比名義增長8.4%,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.9%。2020年全市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5678元,同比名義增長1.5%,扣除物價因素實際下降0.8%。
一、平均工資增長的主要原因
(一)政策助推。
市委市政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相繼出臺“減免緩返補”等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減負穩崗,幫助企業應對風險、渡過難關。向企業發放穩崗返還金、落實社保補貼、減稅降費等政策為工資的增長提供了堅強保障,取得巨大成效。
(二)高質量發展引領相關行業工資增長。
全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借大數據智能化推動傳統產業“蝶變”,帶動信息和科研等相關領域加速發展。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最高,達到137276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46倍,同比增長4.5%;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次之,為135736元,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.45倍,同比增長5.9%。
(三)社會事業健康發展促進教育、衛生行業工資快速增長。
重慶努力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,醫療衛生事業平穩有序發展,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中,教育、衛生和社會工作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3.4%和14.2%,快于全市平均水平5.0和5.8個百分點。
二、2020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的主要特征
(一)平均工資保持增長,增速回落至多年較低水平。
在疫情沖擊下,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仍然保持增長,但增速放緩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為直轄以來第三低點,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為2009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點。
(二)分經濟類型平均工資差距較大。
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最高,為120882元,其次為股份有限公司,為106785元;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僅為55678元,僅為非私營平均工資的59.3%,占比較去年下降4.1個百分點。
私營單位中的住宿和餐飲業,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,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由于單位規模偏小、抗風險能力弱,復工復產時間延后,受疫情影響沖擊較大,造成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乏力。
(三)地區間平均工資差距仍然明顯。
分區域看,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差異較大,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主城都市區、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,分別為96120元、96056元和81816元;城鎮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主城都市區、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,分別為57685元、49710元和46740元。
(四)行業間平均工資差距繼續較大。
分行業看,不同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存在較大差距。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最高行業(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7276元)與最低行業(住宿和餐飲業45243元)之差為92033元,與2019年的82597元相比差距擴大。城鎮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(金融業96284 元)與最低行業(農、林、牧、漁業37465 元)之差為58819 元,比2019年的47256元相比差距繼續擴大。
(五)規模以上單位不同崗位平均工資差距擴大。
分崗位工資看,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,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2.12倍;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最低,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73.2%。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.90,比去年擴大0.03。
不同地區、不同登記注冊類型和不同行業的相同崗位工資也存在顯著差異,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差距較大,最高與最低之比分別為1.46、2.38和3.03。
三、工資數據與其他相關數據的變化趨勢總體相符
與經濟發展趨勢相符。國民經濟平穩發展為工資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,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.9%;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.3%;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3.9%;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.8%,這些都為促進工資增長,使全體勞動者共享經濟發展成果,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。
與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增長幅度基本相符。工資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,工資增長是居民總收入增長的首要貢獻因素。2020年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6元,增長5.4%。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個構成要素中,人均工資性收入23353元,增長5.6%。正是因為城鎮居民工資的較快增長,才有力帶動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。
與居民儲蓄增長相匹配。收入是決定居民儲蓄的最主要因素,收入水平與儲蓄存款增加額高度相關。2020年,伴隨著作為居民最主要收入來源的職工工資的較快增長,住戶存款余額也明顯增加。據統計,人民幣存款余額41270.20億元,增長8.7%;其中住戶存款余額為20209.77億元,同比增長13.2%。
四、用平均工資數據反映個人工資水平的局限
重慶市統計局發布的各類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市或某一類單位、某個行業的平均水平。由于工資分布是典型的偏態分布,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,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,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于平均工資。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,年平均工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7個行業,就業人員僅占40.4%;年平均工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2個行業,就業人員占59.6%。其中,制造業和建筑業就業人員分別為67.14萬人和71.17萬人,占全部非私營單位的37.3%,制造業年平均工資80718元,同比增長6.2%,建筑業年平均工資64567元,同比增長2.7%,分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098元和29249元,差距較去年繼續擴大。對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而言,其年平均工資更低,僅55678元,為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的59.3%。
目前開展的崗位工資統計只調查聯網直報的規模以上單位,2020年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2.39萬家單位,沒有包括這些行業的規模以下企業和事業單位,以及農、林、牧、漁業,金融業,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的單位。具體到某一個單位,不同崗位間的工資差也較大。如前文所述,即使是相同崗位,其平均工資在不同地區、不同登記注冊類型和不同行業間也存在一定差距。
因此,從個人角度來看,工資水平及增長速度會因所屬單位的行業、地區、性質、企業效益及個人所在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。
國務院部門網站
地方政府網站
市政府部門網站
區(縣)政府網站
其他網站